Step away from the screen.
Use your hands.
在數位時代, 別忘了你還有十根手指.身體可以告訴大腦:在行動中思考
電腦五大單元運作流程
我們將資料輸入電腦後,資料信號會在五大單元間傳遞,當資料從輸入單元讀入後,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將資料存入記憶單元,再將此資料送至算術/ 邏輯單元進行運算,接著將運算的結果存回記憶單元,最後透過輸出單元將資料輸出。
輸入單元(Input Unit, IU): 主要功能是讓使用者將資料輸入電腦。
鍵盤是常見的輸入設備之一,使用者常透過鍵盤輸入文字或符號,或是透過鍵盤上的一些功能鍵來操控電腦,鍵盤依照連線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有線鍵盤與無線鍵盤,有線鍵盤是透過有形的傳輸線與電腦主機連接,常見的連接埠是PS/2 埠或USB 埠,無線鍵盤則是透過藍牙或2.4G 等無線傳輸技術來傳輸資料。
Windows 電腦鍵盤快捷鍵
PrtScn:擷取整個螢幕顯示畫面並保存到剪貼簿裡面。
Win + Printscreen (PrtScn):擷取整個螢幕顯示畫面並保存到電腦上的資料夾中。(圖片庫中的螢幕截圖資料夾)
Win + Shift + S:呼叫剪取工具快速功能表,可框選想要擷取的部分。
桌面 – Windows:
Win + M:將所有打開的視窗最小化。
Win + L:鎖定電腦。
Win + E:開啟檔案總管。
Alt + Tab:在已經開啟的應用或視窗間切換。
Win + R:打開執行視窗。
Win + + / -:放大或縮小螢幕顯示。
Win + Esc:關閉放大鏡。
滑鼠:原型於1968 年問世,它的發明者是道格拉斯(Douglas Carl Engelbart) 博士,滑鼠設計的初衷是簡化當時計算機繁瑣的操作方式,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滑鼠來操控螢幕上的游標,並搭配滑鼠上的按鍵對電腦下達指令。避免滑鼠害你手腕手肘痛(怎麼選擇滑鼠)
其他輸入設備:麥克風. 網路攝影機. 掃描器
輸出單元(Output Unit, OU) 負責輸出電腦處理後的資料。
顯示器:即是我們俗稱的螢幕(Monitor),隨著科技的進步,螢幕的體積逐漸變小且重量逐漸變輕,在電腦、電視、行動載具上都可以見到螢幕的身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輸出設備之一。
顯示器的比較:
螢幕的尺寸怎麼分的呢?螢幕對角線長度(inch),EX:22型螢幕是指螢幕的對角線長度為22英吋。
喇叭(Speaker)、有線耳機、藍牙耳機。
印表機
印表機的種類
記憶單元(Memory Unit, MU) 主要負責儲存資料及程式。
記憶單元的比較
唯讀記憶體(ROM)
ROM內部的資料通常只能夠被讀取,不能任意寫入,它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意思是即使關閉電源,存放在ROM裡的資料亦不會消失,主要是用來儲存重要且不能被任意修改、刪除的資料。
唯讀記憶體(ROM)的進步
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種類
ROM 與RAM 的比較
輔助記憶體
輔助記憶體相對於主記憶體來說,容量通常較大、成本較低、資料不會因關閉電源而消失,常用來保存大量且需長久保存的資料,現今生活中常見的輔助記憶體有硬碟、光碟、USB 隨身碟、手機記憶卡等。
硬碟(HD)
硬碟是個人電腦中最常見的輔助記憶體,主要用來存放大量的資料,一般來說我們的文件、圖片、影音檔案都是存放在硬碟裡面。桌上型電腦常見的硬碟尺寸是3.5 吋,而筆記型電腦常見的尺寸是2.5 吋及1.8 吋。
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 SSD)與一般硬碟相較之下有存取速度快、省電、無噪音( 馬達)、抗震動等優點,所以有越來越多人選用SSD 來取代傳統硬碟,但要注意的是SSD 除了價格較為昂貴以外,若遇到資料毀損的情況,SSD 通常較難救回資料,所以更要保持資料備份的習慣。
SSD 與HD 的比較
其他輔助記憶體
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是電腦的核心,負責處理資料的運算以及控制電腦各個裝置的運作。
Intel與AMD
現今市面上的CPU兩大品牌為Intel跟AMD,理論上在相同大小的單位內置入越多的電晶體,那CPU的效能就會越高,所以製作CPU元件的廠商致力於研發更精密的製程,達到奈米(Nanometer, nm)等級。
CPU是怎麼執行指令的?
在電腦執行程式時,CPU包括控制單元和算術/邏輯單元,機器週期涵蓋指令擷取、解碼、資料運算、儲存等步驟。CPU控制單元擷取指令及資料,解碼後傳遞給算術/邏輯單元進行運算,最後將結果儲存,這個週期不斷重複,完成程式的執行。
1.擷取:控制單元從記憶體中擷取指令及資料。
2.解碼:控制單元將指令解碼並將資料交給算術/ 邏輯單元。
3.執行:算術/邏輯單元執行資料運算。
4.儲存:控制單元將運算結果儲存至暫存器或記憶體。
提高CPU 效能的關鍵
CPU 中除了控制單元、算術/ 邏輯單元之外,還包含暫存器(Register)、快取記憶體(Cache),暫存器提供了即時存取,允許CPU 迅速處理運算,而快取記憶體存放了常用的資料和指令,幫助CPU 減少等待時間,提高效能。
怎麼看CPU的效能?
我們在衡量CPU 效能時,主要參考項目有快取記憶體的容量大小、時脈速率(clock rate)、每週期指令數(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 及核心數。
量子電腦
相較於傳統電腦二進制的計算, 量子電腦具有更高的運算速度和更大的運算能,比傳統電腦在運算上有更大的優勢,但需要非常低的溫度和壓力來維持這些量子位元的穩定性。
量子電腦與傳統電腦
量子電腦的影響
量子電腦的發展可能顛覆許多領域,並帶來技術和科學上的巨大變革,然而也需要解決一些問題,目前看起來傳統電腦和量子電腦將在不同領域發揮各自的優勢,以目前狀況來說,這兩種技術仍會共存,而不會取代彼此。
: CPU是如何工作的 | |
班級: | |
座號: | |
姓名: | |
標題:CPU是如何工作的 | |
備註: | |
: 雷射印表機運作原理3D動畫 | |
班級: | |
座號: | |
姓名: | |
標題:雷射印表機運作原理3D動畫 | |
備註: | |
: 噴墨印表機運作原理3D動畫 | |
班級: | |
座號: | |
姓名: | |
標題:噴墨印表機運作原理3D動畫 |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