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時間:4/11 前。網站架構(內容)可參考自己上學期簡報
- 繳交項目: 簡報(EX:PPT),以此呈現對永續發展目標的提問、建議或行動.....等。
- 檔案名稱:學期+ 班級+座號+姓名, EX: 113下資科專題90101XXX
- 要有權限管控,只設 scitech@dcsh.tp.edu.tw 為可編輯
- 簡報內容,中英文或其它語系皆可(上台報告時, 需使用相同語言)
- 連結送出後, 不可變更, 特殊情況需變更需經老師同意
- 簡報第一頁[封面],必需包含:標題(EX:113下資科專題)、班級、座號、姓名
- 簡報第二頁[網站架構]:類似索引
- 簡報第三頁(含)以後:網站內容畫面(於瀏覽器上之畫面, 非編輯區)
- 簡報最後頁:心得
- 若使用 AI 生成工具,需附加:指導 AI 生成所用的提示詞。
- 網站內容:含 QR-Code. 上學期簡報. 上學期影片. 本學期簡報(若非Google簡報需使用[嵌入程式碼])。
說明:任選(SDGs)6或13或14 項內容之一,融入該主題,進行校內或戶外之走讀、參訪、操作、踏查、探索、體驗、反思等活動,並藉由繪畫、戲劇、說唱、解說、報導等各種形式製作短影片,表達對該主題的關注與推動。內容不限實景人物、動畫等方式呈現,禁止反宣傳、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違反善良風俗與公共秩序之內容。SDGs6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SDGs13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SDGs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報告方式:各人專題於課堂上報告
A. 調查與研究 (8分)
- 優秀 (7–8 分)同學能提出清晰的研究問題,並與 SDG 主題直接相關;資料來源多樣化且可信,並正確引用。調查內容完整且深入,充分展現對主題的理解。
- 良好 (5–6 分)同學提出的研究問題與 SDG 主題相關;資料來源適當但有限,引用部分正確。調查內容具有一定深度,但略有不足。
- 基本 (3–4 分)研究問題模糊或與 SDG 主題的關聯較弱;資料來源不足,引用不完整。調查內容淺顯,缺乏深度。
- 不足 (1–2 分)研究問題不清晰且與 SDG 主題相關性低;資料來源不可信或未引用。調查內容極為簡略或錯誤。
B. 策劃與組織 (8分)
- 優秀 (7–8 分)影片腳本結構清晰,內容具邏輯性;分工明確且計畫細緻,能反映同學的創意與目標。所有環節均按計劃完成,並有充分的時間管理。
- 良好 (5–6 分)影片腳本結構清楚但部分細節不完整;分工合理且計劃基本可行,但時間管理稍顯不足。
- 基本 (3–4 分)腳本結構不夠清晰,內容邏輯性弱;分工與計劃不足,部分環節執行效果欠佳。
- 不足 (1–2 分)缺乏有效的計劃與分工;腳本混亂,時間安排不合理,影響影片完成質量。
C. 創意與表現 (8分)
- 優秀 (7–8 分)影片內容創意突出,表現形式多樣;能吸引觀眾注意並清楚傳遞 SDG 信息。視頻剪輯與配音精緻,畫面與音效和諧統一。
- 良好 (5–6 分)影片內容有一定創意,但形式較為單一;能有效傳遞 SDG 信息。視頻剪輯與配音達到標準,但略顯粗糙。
- 基本 (3–4 分)影片內容創意不足,表現形式單調;SDG 信息傳遞效果有限。視頻製作存在較多瑕疵。
- 不足 (1–2 分)影片內容缺乏創意,無法有效吸引觀眾;SDG 信息不清晰或表現混亂。視頻製作粗糙或不完整。
D. 反思與評估 (8分)
- 優秀 (7–8 分)同學能清楚反思作品的優缺點,提出具體改進建議;反思過程能與 IB 學習者特質(如批判性思考與溝通能力)相結合。
- 良好 (5–6 分)同學能評估作品的優點與部分缺點,提出一般性改進建議;反思能與部分 IB 學習者特質相關聯。
- 基本 (3–4 分)同學的反思過於籠統,僅指出一些作品缺點,改進建議較模糊。
- 不足 (1–2 分)同學無法有效評估作品,或缺乏具體的反思內容與改進建議。
總分: 32分
優秀: 28–32 分
良好: 21–27 分
基本: 13–20 分
不足: 0–12 分
首頁
網站標題(例:「基隆河 × 水資源 × 永續未來」)
SDGs 6 「守護水資源,讓基隆河更美好!」)
目標: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1. 基隆河:Map
基隆河簡介(歷史、地理環境):基隆河截彎取直
內湖科學園區:基隆河畔(午餐吃什麼)
2. 水上活動與永續發展
基隆河國際龍舟比賽(歷史、文化、永續比賽方式)
划船與環境教育(如何做到無痕划行?)
遊艇水上觀光(永續旅遊與生態保護)
環保行動案例(國內外如何在水上活動中實踐 SDGs 6)
3. 行動倡議與社區參與
學校 & 社區如何參與?(學生可做的水資源保護行動)
科技與水資源(IoT 水質監測、AI 資料分析應用)
減少水污染小技巧(如何從日常行動落實)
政府 & NGO 行動計畫(政策、合作計畫介紹)
4. 多媒體與互動資源
龍舟比賽影片(歷年精彩畫面)
水質監測數據儀表板(讓學生體驗視覺化數據展示)
基隆河環境變遷地圖(過去與現在的對比)
互動測驗(檢測你對 SDGs 6 的了解程度)
5. 參與我們
學校活動公告(與水資源、龍舟相關的校內活動)
社區志工計畫(如何參與環境保護與監測)
討論 & 分享區(學生、老師、社區居民的意見交流)
1.1 水資源挑戰(污染問題、治理計畫、未來改善策略)
環境監測(水質檢測數據、感測器應用)
教學單元
資料數位化原理與方法-以永續發展目標(SDGs - 6.13.14)或社區計劃為主題之網站
學習目標
數位公民素養與資訊安全
理解網站內容合法性,包括版權、隱私權與資訊可信度,遵守 [資訊倫理]. [資訊安全]。
學習適當引用資料來源,避免抄襲與侵權問題。
建立正確的網路倫理觀念,確保負責任的數位行為。
網站架設與管理
學習使用 Google Sites 建立網站,熟悉基本介面與操作。
掌握網站佈局、導航設計及內容編排技巧。
探討如何有效管理網站內容,確保資訊完整性與可讀性。
數位敘事與資訊表達
透過網站呈現 SDGs(6、13、14)或社區計畫,提升數位敘事能力。
透過多媒體(影片、圖像、互動元素)增強網站表達效果。
培養結構化表達與簡報能力,使網站內容清晰易懂。
跨領域專題製作與合作
結合資訊科技、永續發展,設計具有意義的網站內容。
體驗協作式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分工合作完成專題網站。
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分析 SDGs 或社區議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學生先備經驗
已完成 SDGs(6、13、14)主題相關專題影片製作,對主題內容有一定理解。
基本的電腦操作與網頁設計概念(如 HTML、Google 文件等)。
具備基本的簡報製作與口頭表達經驗。
部分學生可能有 Google Sites 或其他網頁平台使用經驗(如 Blogger、WordPress)。
教材與資源分析
技術類教材:Google Sites 官方教學、網頁設計基礎、圖文編排與多媒體應用指南。
主題內容教材:SDGs 相關教材(如聯合國 SDGs 官方網站、台灣 SDGs 資源)、社區發展案例分析。
數位公民教材:資訊安全與數位公民素養(如:個資保護)。
專題製作與協作學習:專題報告結構、團隊合作技巧。
教學活動(內容概要)
課程導入與專題選題:介紹 Google Sites 平台與網站架設概念,回顧 SDGs(6、13、14)或社區計畫主題,選定專題方向。
Google Sites 基礎操作:熟悉 Google Sites 介面、頁面建立、版面配置與基本編輯技巧。
網站架構與內容規劃:學習網站導航設計,確定各分頁內容。
多媒體內容應用:插入圖片、影片、嵌入簡報與互動內容(如表單、地圖)。
資訊倫理與版權觀念:學習數位公民素養、CC 授權圖片與內容來源標示。
網站內容建置:完善各頁面資訊、測試網站瀏覽體驗,進行錯誤修正與內容優化,教師巡視指導。
發表與回饋:各同學介紹網站內容,進行成果發表與回饋討論。
教學策略
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讓學生透過實作專題網站,應用資訊科技解決 SDGs(6、13、14)或社區問題。促進問題解決能力與跨領域整合能力。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網站建置,每組成員分工負責不同頁面或內容。鼓勵小組內的互相學習與協作,提高學習成效。
引導式教學(Scaffolded Instruction):透過示範操作與範例網站,讓學生循序漸進學習 Google Sites 使用方法。提供圖文教學資源與教學影片,幫助學生自學。
任務導向學習(Task-Based Learning):設計明確的學習任務(如網站首頁設計、影片嵌入、互動內容製作),確保學生有清楚的學習目標。
學習方法
探索學習(Exploratory Learning):讓學生自主研究 SDGs 或社區議題,思考如何透過網站表達問題與解決方案。
實作學習(Hands-on Learning):學生透過實際操作 Google Sites,學習網站設計與多媒體內容整合。
反思學習(Reflective Learning):學生記錄學習歷程,回顧自己在網站建置過程中的挑戰與收穫。
互評與回饋(Peer Review & Feedback):讓學生互相瀏覽彼此的網站,提供建議與改進意見,培養批判思考與設計思維。
形成性評估
網站規劃表(Site Planning Document):透過學生提交的網站架構圖與內容規劃,評估學習進度與概念理解。
進度檢核(Checkpoint Review):定期檢查網站的完成度與內容品質,給予建議與調整方向。
課堂提問與討論:透過教師提問與學生討論,確認學生對 Google Sites 操作與 SDGs 主題的理解。
網站測試與回饋:學生相互測試網站功能,提供回饋並進行修正。
簡短報告與口頭分享:讓學生用簡報或口頭方式介紹網站內容,評估其資訊表達能力。
差異化教學考量
依據學生能力提供不同支援:
挑戰層級: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鼓勵更進階的網站設計,如 自行編輯HTML與Javascript,可以讓版面更豐富 、互動表單嵌入、數據可視化等。
中等成就學生:重點指導網站內容架構與多媒體應用,確保內容完整。
低成就學生:提供範例網站與操作步驟,讓學生模仿與修改,以降低學習門檻。
彈性分組
依據學生技術能力與興趣分組,確保小組內有適當的技術支援與協作機會。
多模式學習資源
提供教學影片、圖文操作指南、實體講解等多種學習方式,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需求。
進度調整與個別指導